
寺廟由三進四塔、一爐五殿、九洞三院組成。沿臺階攀至12層,便是建真武祖師殿石碑。此碑為清代楷書精品。最高處三進佛殿的佛像,均為明代石雕精品。寺后有蓮花池,前有方池。據傳,看天池可知漢江水位。山北峭壁處有自然形成的9個洞,洞洞相通?;頎t建于明代,四座靈骨塔均高兩丈余,系該寺宋至清代的靈骨。白云寺舊有亭宇、樓閣、大殿、廂房數百間。寺院內外松柏蔥郁,寒梅飄香。大殿雕梁畫棟,金碧輝煌,佛像千尊,香火鼎盛?,F在的白云寺,保留有殿宇、廂房60余間。

歷史沿革:
史載創建于唐麟2年(公元664年)。白云寺是陜南佛教圣地四大叢林之一,列為安康八景之一。
天柱山白云寺自創立之日起,歷代皆有修葺,尤以清代為甚,現寺內存碑三十余塊,皆為善信捐資重修內容,惟《天柱山廟公議戒律條規碑》為重要,被民間稱為天柱山十戒。戒律,梵文為毗奈耶。東漢建寧三年,安世高首出《義決律》,次有《比丘諸禁律》,三國魏嘉平年間釋曇摩迦羅與釋曇諦譯出《四分羯磨》及《僧祗戒心圖記》,中國僧人始有戒律約束。世有“五戒”、“十戒”、“二百五十戒”等類。天柱山戒律為安康釋教自立戒律,帶有濃郁地方色彩。

更多安康名勝古跡請關注富硒茶農小哥~安康著名景點,了解富硒茶知識、茶歷史、硒茶成就、購買富硒食品請關注[吾愛喝茶],喝茶就喝安康富硒茶,健康好茶!2021新茶上市歡迎購買!